变革 | 新形势下如何做到饲料无抗
发布时间[2016-02-29] 浏览次数:1938
作者:王琪
近日,关于“复旦研究称江浙沪儿童体内普遍有兽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肥胖”的消息在网络上发酵,研究发现:食品的抗生素暴露与儿童肥胖发生风险二者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儿童时期抗生素暴露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报道还称:在研究样本的儿童尿液中含有21种抗生素,其中多数为兽用抗生素。在我看来,儿童体内抗生素与肥胖之间有无直接的关系可以先放到一边,我们真正要关心的是儿童体内大量的抗生素从何而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大量证据表明,人类体内的抗生素主要通过吃或喝的途径进入人体,主要是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和肉类食品所含有的抗生素污染和残留所致。
一、水污染问题突出
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上的一篇文章称,我国地表水中含有68种抗生素,且浓度较高,另外还有90种非抗生素类的医药成分被检出,而且被检出抗生素的总体浓度水平与检出频率均较高,其中一些抗生素在珠江、黄浦江等地的检出频率高达100%,有些抗生素检出的浓度高达每升几百纳克,工业发达的国家则小于20纳克。
文章称,我国每年大约生产1300种化学原料药及化妆品,其中抗生素类PPCPs年产量在3.3万吨以上,这可能是水环境中频繁检出高浓度抗生素PPCPs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药物产量的70%是抗生素,这个比例在西方国家只有30%。
他们的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抗生素使用一年达16.2万吨,约占世界用量的一半,其中52%为兽用,48%为人用,超过5万吨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
医药行业和养殖业都存在超标排放的问题,可以说农村污染排放很大一块是养殖带来的。目前公众都对抗生素滥用和环境激素等问题有所担忧。为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做好污染控制之外,也应该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在医疗行业已经采取积极的行动:抗生素输液被禁止!涉及460家大医院。
二、养殖行业抗生素被大量不科学使用
鉴于抗生素污染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欧盟从 2006 年开始禁止使用所有抗生素类生长促进剂;韩国2011年全面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2015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发布第2292号公告:禁止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抗生素在食品动物中使用。2015年12月21日编制完成的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已明确即将禁用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硫酸粘杆菌素、杆菌肽锌和硫酸粘杆菌素预混剂、喹乙醇等抗生素,并提出两年后将讨论禁用吉他霉素、维吉尼亚霉素等抗生素。农业部称将开展兽用抗菌药及禁用兽药综合治理;鼓励和支持 抗菌肽、微生物制剂、中药提取物等研发和推广。
使用抗生素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治病、防病,二是促生长,要减少使用兽用抗生素,需要从减少动物发病和提高生长速度两方面找到性价比更好、安全友好的替代方案。
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的朋友仍然在争论“无抗养殖不可行”,其实这没有争论的必要。在我看来,无抗养殖就是一个伪命题。无抗养殖很难做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小众化行为;但是无抗饲料的时代即将来临。我们需要去讨论如何实现“饲料无抗”,至于“饲养无抗”是不现实的。在目前的管理水平和养殖环境下,为了治疗某些疾病,我们还不得不使用抗生素,只是要科学合理地使用,不要过度依赖抗生素,切勿滥用!正确认识各种抗生素的适用症,严格执行“休药期”,真正做到在市场上流通的畜禽产品实现无抗生素残留。
附:抗生素残留量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即超过规定的安全限量,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CAC及欧美发达国家根据抗生素的种类、使用目的等制定了肉蛋奶等畜禽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安全限量标准,即最高残留限量(MRL)。这个安全限量是假设人一生中每天都摄入这个量也不引起任何危害。农业部参照国际标准和欧美标准,也制定发布了我国《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
另外,要迅速转变“依靠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的观念
毫无疑问,长期以来在饲料日粮中添加多种抗生素来防病治病,来促进动物生长。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大量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即“超级细菌”!这种所谓“超级细菌”的出现,对公众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专家指出,理论上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无论是从动物体内突变而来,还是由人类体内突变而来)都可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之间传播,而且有可能是无药可医的局面。
今天,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在养殖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方面已经有大量的行动。大量的养殖企业被“拆改迁”,逐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以便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源头控制和规范。
由于大量散养户的退出,加速了养殖行业的转型和变革。规模化的养殖单位管理水平高,疫病防控观念先进。饲料无抗在这种大背景下,更容易被接受和实现。
传统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史上最严格《食品安全法》和《环保法》的实施,这个转变过程被加速,实现健康养殖,畜禽产品的可追溯。
在科技不断进步,飞速发展的今天,众多科研单位和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市场上已经出现多种能够产品替代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尤其是抗菌肽的研究)。
三、有望成为抗生素的替代产品或抗生素的新型制造方法
1.抗菌肽 抗菌肽是由宿主产生的一类能够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内源性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它与传统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不同,故细菌不易对它产生耐药性。已有大量资料显示,抗菌肽是作为促生长剂替代抗生素的最佳选择。抗菌肽不仅仅可以抗菌,还调节肠道健康,提高饲料转化率,有效缓解霉菌毒素的危害,改善免疫抑制强度,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动物的繁殖效率等显著功效。
2.噬菌体 与抗生素相比,噬菌体有很多优势,且每一种噬菌体只攻击一种类型的细菌,因此噬菌体治疗不会损伤机体内无害的细菌
3.群体感应及生物被膜抑制剂 群体感应是指细菌能自发产生、释放一些特定的信号分子,并能感知其浓度变化,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
4.抗体 IgY能抵抗幼龄动物肠道中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的消化,故常在幼畜饲料或添加剂中加入一定量的针对某种特定疾病的IgY,以使其获得有效的被动免疫。
5.天然产物/中草药 中草药是天然物质,通常具有低毒、无抗药性、功能性强、经济实用等特点,在杀菌抑菌的同时往往兼具促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抗应激等功能。
6.菌影 菌影是革兰氏阴性菌被噬菌体的裂解基因裂解后形成的完整细菌空壳,不含有胞浆成分,但仍保持细菌细胞形态、黏附性、细菌表面抗原性等特性。
7.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可促进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生长繁殖、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从而达到调节肠道免疫和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
8.饲用酶制剂 饲用酶制剂具有直接分解营养物质、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消化机能、激活内源酶分泌和提高消化酶浓度的作用,可代替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
9.开发新型抗生素
10.开发抗生素新剂型
当然,健康养殖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多方的努力,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疫苗、兽药、环境、饲料、饮水,等多个环节发力。
饲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食品安全是道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