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布玉米“直补”政策
发布时间[2016-03-29] 浏览次数:2229
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中央农办、财政部、农业部等28日在京发布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方案,根据这一改革方案,我国将改革玉米收储制度,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内蒙古和东三省将取消玉米临储,建立玉米生产者直接补贴制度;但为应对出现大范围卖粮难等风险,国家仍将安排托底收购。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认为,玉米临储改革之后,稻谷和小麦的改革也会进一步推进,这个缓冲期“最多就是一年”。
最值得关注的消息:一是东三省和内蒙古将取消玉米临储,改为直补并由政府托底;二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玉米将进行市场化收购。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罗守全介绍,目前国内玉米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同时,国内外主要粮食品种已连续4年多价格倒挂,国内外玉米每吨价差高达600多元。国内玉米库存不断增加,东北等核心产区新粮收储矛盾和安全储粮压力比较突出。
中央农办一局副局长赵阳表示,对于当前储销矛盾突出的玉米,改革要把握三个核心原则,一是市场定价,二是价补分离,三是保障农民合理收益。
政策要点
1、目前实施玉米临储政策的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将取消玉米临时收储,秋后玉米上市后价格随行就市,各类市场主体可自由入市收购;
2、考虑到玉米临储取消后必然发生的市场价格下跌,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将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将补贴资金直接对付到玉米实际种植者手中;
3、为应对出现大范围卖粮难等风险,国家仍将实施安排符合条件的企业入市托底收购。在高库存背景下,“市场化”+“补贴”的新制度将对我国玉米市场供需产生较大影响,反映到价格上来看,除非今年出现极端恶劣天气而影响收成,否则国内玉米市场震荡下跌趋势将是未来的主流方向。
下一步关注
1、国家设置的托底收购价是多少(1500元/吨?)
2、国家的补贴额度是多少(400元/吨?)
3、国家的补贴发放程序如何(按卖粮票据?)
养殖户将继续受益
中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760万头,同比下降8.5%,生猪存栏量为36671万头,同比下降5.9%。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生猪存栏量处于较低水平,猪肉‘产能不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猪肉价格仍然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养殖户的利润还将持续增长。据了解,2015年下半年以来,养猪开始有盈利。进入今年,猪价高位运行,玉米、豆粕饲料原料价格维持低位,养殖户迎来赚钱的甜蜜期。目前全国自繁自养的生猪盈利在710.83元/头,规模养殖场生猪盈利达1000元/头,局部地区甚至突破1000元/头大关。市场人士认为,取消临储,实施价补分离,玉米价格后市还会下跌,养殖户将继续受益。